赚钱的机会很多,
为什么我们总是抓不住?
先听我说三个故事,也许你能有所感悟。
【一】
骗腾讯礼包,傻么?
前段时间腾讯被骗的事闹得沸沸扬扬,三个小伙假冒老干妈,就为了骗几个游戏礼包。
在外行人看来,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,游戏礼包能赚几个钱?有这本事干点别的不比这赚钱?
但内行人可不这么看,
干别的还真没游戏礼包赚钱。
都知道一个产业链里,最赚钱的是头部。
而他们干的就是头部的事情,直接从源头拿到了游戏礼包。
只是我们的认知不够,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有多赚钱。
如果不是这个新闻,我也没有兴趣去了解,但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
QQ飞车推广费1600万元,游戏礼包至少也是几十万。
姑且以30万个为例,8元/个,这批礼包码能卖240万元。
如果按15元的高价算,则有500万之多。
更可怕的是,虚拟产品,这一切几乎是零成本,几百万都是纯利润。
并且行业内产业链体系完善,各个环节分工明确,需求量足够稳定,不担心出货。
低成本、高利润、不愁销量,这样的赚钱项目,你知道到几个?
现在还觉得这三个小伙是“傻子”么?
傻的是我们,没有那个赚钱认知。
【二】
机会一直都有,只是看不到
不在那个圈里,即便是上了热搜的新闻,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不会带来多大触动和改变。
任凭如何想象,也推理不出来这群人如何在这件事上发财。
只有等到新闻出现,写清楚了某某赚多少。
你才知道,
“哦,原来这个事能赚钱”。
但也只看到一阵风过去了,没看到背后持久的产业。
更不用谈房子、比特币、茅台股票等,这种小众资产翻倍的机会。
更别说那种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、概率更低的机会。
你需要在他刚有一个雏形的时候,就看出它一定不止是今天这个价格,资源错配了,从而果断进入。
能有这样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,那你一定在市场里已经小有成就了。
市场外的人,几乎不可能做到,除非运气好赶上。
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,这个世界的资源并非按需分配,很多资源的因为认知差距,错配了。
就像一个游戏礼包,
在我手里,它是废物;
在游戏商手里,它值10元。
如果你能提前看到这种差距,从我手里收走游戏码,然后10元卖出,这就是你赚10倍的机会。
太多的资源因认知差距而错配,机会就从中产生。
不是身边没有机会,也不是接触不到机会,而是我们看不懂,甚至看不到。
15年前的房子,10年前的电商,5年前的比特币……皆是如此。
【三】
也许这些宏观机会太大了,
不够接地气,
那我再举两个比较接地气的。
比如在尾货处理的地方,买最便宜的电子琴,大概就几十块。
跑到三四线的村镇里,在菜市场不断演奏几个最基础的谱子。
让中老年人一下就学会,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乐趣,也给留守孩子培养音乐兴趣。
一个琴可以卖200多,砍砍价180也能拿下,老人觉得捡了大便宜。
这就是不同人眼里的认知差距。
处理尾货,觉得电子琴卖几十块就好;
菜场大妈,觉得180买个电子琴真值。
错配的资源,造就了机会。
【四】
再聊一个最近的行情,
都在高呼“牛市来了”,新股民欢呼,抵押房产,开户进场;老股民也欢呼,前几年的钱终于解套了,赶紧去买房。
这两波人在交易所互相轻蔑一笑,心里互道一句“傻X”。
到底谁是真“傻”,目前无法判断,但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。
这就是认知差距。
游戏礼包、尾货、炒股,
这三个故事,我想说的是
——如果总觉得自己身边没有机会,
并非是错过了机会,而是认知里,从来就看不到机会。
【五】
|